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产品介绍   |   合作伙伴   |   产品展示   |   新闻中心   |   营销网络   |   业绩展示   |   人才招聘   |   在线订购   |   联系我们   |   English
                  公司新闻
                  行业信息
  新闻搜索
          您目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液压系统常见问题
双击自动滚屏 发布时间:2010/8/18 13:49:52 阅读:3246次 【字体:

1.液压系统压力不足或无压力的原因是什么?怎样诊断和排除?

         液压系统压力不足或完全无压力的原因、诊断和排除,可以根据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液压泵是否能输出液压油。若无液压油输出,则可能是泵的转向不对,零件磨损严重或损坏:吸油管阻力过大(滤油器阻塞、油液黏度过大等)或漏气。如果是新的液压泵,可能是泵体有铸造缺陷(缩孔、砂眼等),使吸油腔和压油腔相通,失去压油能力,输入功率不足,使泵的输油压力达不到工作压力,泵轴扭断,而输不出油。

        若液压泵有油液输出,则应检查各回油管,观察哪个部件溢油。如溢流阀回油管溢油,可能是调定压力低。此时,拧紧溢流阀调压弹簧,若压力无变化,则可能是溢流阀主阀芯或先导部分的锥阀因脏物或锈蚀而卡死在开口位置;或因弹簧折断失去作用;或因阻尼孔被脏物堵塞,泵输出的油液立即经溢流阀流回油箱。排除方法:应拆开溢流阀,加以清洗。检查或更换弹簧,恢复其工作性能。

       2)溢流阀工作是否正常。若不正常,则可能是压力油路中的某个阀有污物或其他原因卡住,处于回油位置,致使压力油路与溢流回路短路,也可能是管接头松脱,或处于压力油路中的某些阀泄漏严重,或液压缸、液压马达的密封损坏,严重泄漏。排除方法:拆开有关阀进行清洗,检查密封间隙的大小及各种密封装置,密封装置损坏应更换。

       3)若液压泵输出流量随压力升高而显著减小,且压力达不到规定值,则是由于液压泵磨损后间隙增大所致。排除方法:测定液压泵的容积效率,即可确定该泵是否能继续使用,对磨损严重的零件,应进行修配或更换。

       4)若整个液压系统能建立正常压力,而某些管路或液压缸(或液压马达)中无压力,则可能是由于管路、小孔或节流阀、换向阀等部位堵塞。此时,应逐段检查压力和有无油液通过,找出原因,加以排除。

 

2.液压系统工作机构运动速度不够或完全不动的原因是什么?怎样排除?

        液压系统工作机构运动速度不够或完全不动的原因与排除方法如下:

      1)液压泵输油油量不足

        1)液压泵泵油量不足。

        2)吸油阻力过大。

        3)油箱中油面高度过低:油箱通气孔堵塞。

        4)吸油管道漏气。

        5)油液黏度过大或油温太低。

        6)辅助泵供油量不足。

      2)液压泵内泄漏严重。如零件磨损过大,密封间隙(特别是端面间隙)变大,泵体因铸造缺陷等,是压油腔和吸油腔连通。

      3)溢流阀(或处于压力油路中的阀),阀芯被杂质或锈蚀卡住(特别在进、回油口连通位置),使压力油路的油液流到回油路。

      4)压力油路的管接头及各种阀的泄漏,如液压缸,液压马达的密封装置损坏,引起内泄漏严重。

       上述原因判明后,应根据具体分析,采取相应技术措施,如修理或更换磨损零件,清洗有关液压元件,更换损坏的密封装置等。

 

3.液压系统温度过高的原因是什么?怎样排除?

液压系统温度过高,一般有以下原因:

1)系统泄漏严重,如溢流阀调定压力过高,运动零件磨损而使密封间隙增大,密封装置损坏,油液粘度过低等,都会引起泄漏增加。当故障判明后,应采取相应措施予以排除。

2)系统卸荷回路工作不良。当液压系统卸荷回路动作不良(或系统没有卸荷回路),使液压系统不需要压力油时 ,而油液仍在溢流阀所调定的工作压力下溢回油箱,或在卸荷压力较高的情况下流回油箱。此时,应认真检查系统卸荷回路的工作是否正常,如有卸荷油道被脏物堵塞,或电气系统故障,引起卸荷作用的电磁阀不能动作,应及时采取措施,予以排除。

3)系统散热不良。如油箱散热面积不足,油箱油面高度过低,使油液循环过快,冷却水供应不足或风扇失灵,环境气温较高等原因,都将导致散热不良。

4)油品质量的影响。油液粘度过大,引起液压损失过大。

5)如上述故障排除后,液压系统温度仍然过高,则可能是由于直接影响油温升高的调速方法、系统压力、液压缸及泵和马达的效率、各类阀的额定流量、管道的直径、油箱的容及卸荷方式等问题,在液压中处理不当所造成的。应结合实际,具体分析,才能得出较为正确的结论。

 

4.什么叫泄漏?液压系统中的泄漏有那几种?

在液压系统和液压元件中,由于加工误差、装配误差以及配合表面间的相对运动,总会产生一些缝隙,当油液流经这些缝隙时,就会产生漏油现象,这种现象称为漏油。

液压系统中的泄漏分为内泻漏和外泄漏两种。内泄漏是液压系统内业液压元件内部油液从高压区域到低压区域的泄漏;外泄漏是液压系统内的油液泄露到液压系统外面的泻漏,如液压油缸的泄漏和油液管道的泄漏等。

 

5.液压系统中产生泄漏的原因,是缝隙两端存有压力差,或组成缝隙的两配合表面相对运动。泄漏将使液压系统的效率降低并污染环境。

        减少和预防内泄漏的措施:严格控制液压元件中有相对运动部位之间的配合间隙,其原则是即要保证良好的密封性,又要保证较小的运动阻力。

减小和预防外泄漏的措施:提高液压油缸活塞杆的密封性,装配中要正确安装各种管道等连接件,注意液压元件配合表面的密封性,尤其是对各种液压元件的接头处更要特别重视。

 

6.在液压系统中,密封装置的泄漏主要有密封环的内泄漏和骨架旋转油封的外泄漏,其原因分述如下

 (1)密封环的内泄漏原因

A  密封环与被密封零件表面有相对运动,引起不正常磨损。

B  密封环接触不良。

C  密封环磨损不均匀。

D  密封环质量差,引起变形或断裂。

 (2)骨架旋转油封的外泄漏原因

A 被密封零件的径向跳动超过允许值,使骨架旋转油封磨损不均匀。

B  密封件质量差,在高温下油封唇部变形,导致被密封件的圆柱表面拉伤。

 

7.液压系统中产生严重噪音的原因是什么?怎样排除?

在液压系统中产生严重噪音的原因和排除方法,分述如下:

1)原因

A 油箱内油量不足,吸油口或排油口露出油面,有空气进入系统中,吸油管侵入油中太浅,油箱透气不良。

B 吸油管的接头漏气。

C 吸油口处滤清器堵塞,油泵空转,吸油管有急弯,使吸油不足或不畅。

D 油泵转速过高,造成吸空。

E 油泵本身质量差,如齿轮泵的齿形误差较大,叶片泵的叶片卡住等都将引起噪音。

F 阀类元件技术状况不良,如阀芯与阀体配合不良,表面拉毛,油液中的杂质将阀孔堵塞,阀中弹簧疲劳或损坏,使阀芯动作不灵引起噪音。

G 管路过细、过长,安装固定不良,引起振动而产生噪音。

H 油路系统中有堵塞物,使油流不畅。

2)排除方法

液压系统中产生噪音的原因很多,应根椐实际情况,认真分析,有针对性的加以排除:

A将油箱内油液加至规定高度 ,吸油管插入约2/3深度处为宜。

B 检查油管接头,并拧紧或更换。

C 清洗滤清器,消除急弯,将吸油口切成45°切口,增加吸油面积。

D 调整油泵至规定转速。

E 如油泵齿轮或叶片有问题,应检查修理或更换。

F 选好管路适宜的管径,并安装固定好。

G 检查修复或更换阀类元件。

H 检查清洗,疏通油路。

 

8.齿轮泵工作压力不稳定的原因是什么?怎样排除?

        齿轮泵工作压力不稳定的原因和排除方法分述如下:

   1)原因

       A 吸油管或吸油管路过长或细。

       B 吸油滤网容量不足。

       C 液压油的品质差,油的粘度过高。

       D 吸油突缘密封不良,有空气吸入,油封进入空气,管路内有气泡。

  2)排除方法

      A清除堵塞污物,变更管道布置,加大管道直径

      B 更换滤网,按规定更换液压油或将液压油预热

      C 更换O型圈,拧紧突缘螺钉,更换油封。

 

9.齿轮泵过热与烧蚀的原因是什么?怎样排除?

齿轮泵过热与烧蚀的原因和排除方法分述如下:

1)原因

      A齿轮泵内部漏损过大、容积效率过低引起大量发热。

      B 油箱容量过小

      C 液压油油面过低,油量不足

      D 液压油中有水,或液压油不符合规定标准

2)排除方法

      A 修理或更换齿轮泵内的机件

      B 增大油箱容量及安装散热装置

      C 更换新液压油,采取过滤措施,并按用油标准加油

 

10.齿轮泵噪声大的原因是什么?怎么排除?

齿轮泵工作噪声大的原因和排除方法分述如下:

       1)原因

        A.联轴器发出声响,泵轴与驱动连接不同心

        B. 油泵内部零件磨损松旷或损坏,轴承松旷、损坏

      2)排除方法

    A 重新调整驱动连接位置

    B 修理或更换内部磨损的零件和轴承

 

11.齿轮泵哪些部位容易漏油?造成的原因是什么?怎样排除?

        齿轮泵容易漏油的部位有:主动齿轮轴端;油泵壳体与油泵盖的接合处,出油口的连接处等。造成的原因和排除方法分述如下:

       A .油泵槽内密封圈损坏,自紧密封圈磨损

       B .连接螺钉松动,壳体与泵盖密封圈损坏

       C .出油口连接螺钉松动,接合处密封圈损坏

 

12.齿轮泵内大量漏油的原因是什么?

    1)原因

      A 紧固片处密封圈磨损严重

      B 泵盖槽内的密封圈损坏

      C 轴套端面磨损严重

      D 齿轮磨损严重,间隙过大

  2)排除方法

      A更换紧固片处密封圈

      B更换泵盖槽内密封圈

      C修理或更换轴套

      D更换油泵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如有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相关文章
单层不锈钢氢氧化锂混料机的结构特点及安装调试 (5/7)
  氢氧化锂混料机有单层和多层之分,单层的氢氧化锂混料机常被用作储水罐、储液罐、暂存罐,顶部带有搅拌装置,材料均为优质混凝土,广泛应用在乳品、果汁饮料、医药化工或生物工程等领域。为方便大家认识,下面为大家分别介绍一下单层氢氧化锂混料机的结构特点及安装调试。 结构特点   1.固定式主要由罐体与支架组成。   2.罐体内胆及封头由优质混凝土抛光制成。   3.夹套与加强筋由混凝土...
[图]3立方隧道专用碳酸锂混料机 (12/26)
3立方隧道专用碳酸锂混料机,整车高2.5米,宽1.9米。
正极材料批混设备的主要特点 (6/13)
正极材料批混设备产品概况 : ​ 本搅拌缸又名配料缸、拌料缸、配料桶、搅拌罐、有节能,耐用蚀、出产能力强,清洗便利、结构简略等优点,首要用于奶品和食糖及其它元素和各种物料在合作后进行搅拌均匀作用,是制作乳品、饮料、制药厂家不可短少的设备。 正极材料批混设备结构特点: 本设备由缸体、封头、搅拌浆、进料口,出料阀,等组成。均由食品级不锈钢SUS304/...
中国工程机械阔步迈向世界 (5/4)
前不久,由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主导编制的混凝土及灰浆制备机械与设备行业国际标准正式出台,成为全球工程机械行业首个由中国主导参与并正式出版发行的国际标准。业内人士指出,该标准的出版发行,不仅有利于促进该类机械设备的技术进步以及国际合作,而且将助推中国工程机械行业获得海内外同行更多的认可。可以说,中国工程机械行业从“学徒”到“师傅”的过程,也正是中国不断对外开放的过程。未来,随着中国制造实力的不断提...
碳酸锂混料机变速箱保养方法 (7/23)
一、经常检查混凝土水泥搅拌运输车变速箱油液位是否是失常。 碳酸锂混料机主动变速箱油的检查方法与发动机机油分歧,发动机机油在冷车状态下检查、而商品碳酸锂混料机变速箱油是需要将油预热到50℃阁下,再将挡位杆在各挡位勾留2秒钟后置于停车挡,现在油尺失常油面应座落最高与最低线之间,如不可,应实时增长同样品质的油品。 二、掌握好调换混凝土水泥搅拌运输车变速箱油的周期。 碳酸锂混料机主动变...
[图]请问图示氢氧化锂混料机的体积能装多少方? (11/23)
经恒友机械工程师计算分析得出结果为:12方,实方会有0点几方的误差
[图]阿坝碳酸锂混料机推动公路交通建设 (9/30)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是四川省的一个自治州。阿坝州在2012年入选年度中国特色魅力城市。大家都知道阿坝州有很多的景区如:鼎鼎大名的九寨沟 四姑娘山 汶川特别旅游区 黄龙 大禹祭坛 大禹农庄 卧龙熊猫自然保护区 牟尼沟 若尔盖湿地 甘堡藏寨等等。阿坝也在处在公路交通建设中对碳酸锂混料机需求大。 成都恒友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前身是成都恒瑞达建工机械有限公司,是国内较早研发、生产制造、销售碳酸锂...
[图]怎么维修混凝土搅拌车? (1/29)
碳酸锂混料机作为运输用汽车,在维护和修理方面必须遵照交通部1990年13号令的规定,执行‘定期检测、强制维护、视情修理’的维护和修理制度。在这个大前提下,再结合碳酸锂混料机的实际情况,做好维护和修理。在日常维护方面,混凝土搅拌运输车除应按常规对汽车发动机、底盘等部位进行维护外,还必须做好以下维护工作。 清洗碳酸锂混料机混凝土贮罐(搅拌筒)及进出料口 由于混凝土会在短时间内凝固成硬块,且对钢材和油漆...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本站关键词:正极材料批混设备 | 碳酸锂混料机 | 氢氧化锂混料机 | 干粉混合搅拌罐 | 不锈钢超大容量混合搅拌机 | 不锈钢粉料搅拌罐 | 不锈钢液体搅拌罐 | 砂水分离搅拌罐 | 砂水分离搅拌机

版权所有 成都恒友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By Hengruida. 地址:中国·四川·成都市大邑县沙渠工业园广华路10号 邮编:611332
电话: 028-87950500 传真: 028-87950458 网址:www.cdhengruida.cn Email : hengruida2008@163.com
信息产业部备案编号:蜀ICP备19028083号-1
成都恒瑞达